一、机组搬运就位
1
应采用整机搬运的方式来进行。如现场的通道条件较差,需把空调机组拆开搬运时,应先把控制连线做上标记,然后小心把机组拆开搬运。
2
应在机组就位后把包装物料拆除。
3
当搬运机组时,必须采用柔软物对机组提供适当的保护,以免机组搬运时因碰撞而受损坏。
4
搬运中遇到楼房门道过低,需把空调机组放倒时,可使用PPR管垫在底部,起到保护、减少摩擦力的作用。
5
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自身安全,对客户财产做好保护。
二、室内机组的安装
1
室内机组位置
1)设备应固定在稳定而平整的基础或支架上,该基础或支架必须保证水平室外机应放置在通风、避光、散热良好,周围无障碍物处。
2)机组的正面、两侧以及后面应保持0.7米距离的维修空间,房间有多余的空间,最好留l米的距离。
3)避免安装于狭窄的地方会导致-气流组织、回风短路、压缩机短周期循环。
2
室内机组底座
1)底座采用角钢按机组的实际尺寸制造。
2)底座平面必须光滑平整,涂防锈漆,水平安放于平整的地面,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。
3)空调机组底座用水平尺找平,垂直偏差、水平偏差≤1mm。
4)机组与底座间需放置8mm橡胶防震垫,用胶水固定,减少机组于运行时产生震动及声响。
3
输入电缆
1)空调机组的输入电缆采用三相五线制,电缆应该选用3 2(N、PE)型,另加独立接地线连接于机组的外壳。火线和零线线径按空调最大输入电流的1.2倍选择,接地线必须≥6MM2。走线应整齐美观,绑扎固定好。
2)空调机组总电源开关采用塑壳断路器。开关容量应为空调内部电源输入开关容量的1.0~1.5倍。
3)室内机组与室外冷凝器的电源线应采用3 2(N-PE)多芯软电缆。
4)控制线路和动力电源线分开铺设,不得共用同一条护套管。
5)电气安装符合国家电气安装规范。电线管应用专用PPC阻燃管或铁管电工套管。
6)管路要与电缆信号分开铺设,分开固定。
三、室外冷凝器的安装
1
室外冷凝器可按现场需要以采用卧式或立式安装,此两种安装方式,机组的热气管必须在上面,液管在下。
2
冷凝器安装在清洁空气区、安全且容易维修的地方,避免放在公共通道和积水积雪的地方;须远离热源,远离可能污染盘管的污染区,特别是油烟、粉尘、柳絮等。
3
室外冷凝器之间的最小距离≥0.5m。
4
卧式安装时:距离地面≥0.5m,侧面离墙壁≥0.5m。
5
立式安装时:距离地面≥0.1m,背面离墙面距离≥0.5m,正面离障碍物距离≥2m。
6
室外机支架要用M10膨胀螺栓固定牢靠;室外机与支架固定须采用M8以上螺丝,横平竖直;两者都必须加弹簧垫片。
7
室外冷凝器的风扇网罩以上不得加盖有碍空气流通的上盖、棚子等,以免影响机组的散热效果。
8
室外冷凝器的电源供应导线应用金属线管或PVC管加以保护及固定。
9
如需在室外冷凝器四周加上围档,围档与室外冷凝之间的距离≥1.5米。而且围档上必须有通风孔便于空气流通。
10
室外冷凝器旁边3米内应该有冲洗水管接头,便宜日后清洗。
四、铜管焊接安装
1
总体要求
1)材料:所有制冷管道必须采用标准制冷专用直紫铜管。
2)管径:一般按机器接口确定,如管道长度超过15米,则需选择大一个口径铜管。
3)管道布置整齐美观,横平坚直(坡度要求除外)。
4)空调机组与室外冷凝器之间的管道走向时,应选择距离最短,弯道最少的路线。
5)永久性隐蔽管道应与业主验收签字后再封闭覆盖物。
6)在活动地板下布置管路,其管路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,尽量减少下送风气流阻力。
7)由于三通、弯头等管道连接件产生压力降,影响机组的效率,应尽量避免采用。
8)热气管与回液管的有效总长度应维持在60M范围内,安装的垂直高度最大允许值:
A)冷凝器高于室内机组:20 m
B)冷凝器低于室内机组:5 m
9)热气管道垂直安装前,必须加装U型存油弯。向上每隔7.5m安装一个存油弯,存油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1.5倍。存油弯优先选用专用存油弯配件。
10)热气管道垂直高度超越20m时,应于热气管的垂直管的低处安装油分离器,并也需安装U型存油弯。
11)冷凝器出、入口水平处,必须加装向上的∩型反向弯,高度为190mm,防止停机时致冷剂倒流。优先选用专用方向弯配件。
12)为避免发生再冷凝的情况,应在机组的热气管出口处及存油弯的排液管上安装单向阀。(该法主要防止液击,以及让润滑油充分循环)
13)水平走向的热气管道应向冷凝器方向倾斜,以减少油液与已冷凝的制冷剂于压缩机停止运行时回流至压缩机。
14)管道应使用管道夹固定于墙面或地面,管道夹之间的距离应维持于0.5m-2m之间。为避免管道因震动,产生磨擦导致管道受损发生泄漏,管道夹应采用橡胶作减震处理。
15)如管道需穿越墙体,管道表面需加上绝缘保护层,以防管道受腐蚀及损害。
16)铜管在上安装时,固定吊顶之间间隔≤3m。
2
铜管焊接
1)应采用硬钎焊工艺。
2)焊料:铜磷焊条或银焊条,铜管表面必须保持光洁,应尽量避免采用助焊剂。
3)插焊的深度和间隙:
管径 |
10-20mm |
>20mm |
25-35mm |
间隙 |
0.06-0.2mm |
0.06-0.26mm |
0.06-0.55mm |
深入长度 |
10-15mm |
15mm |
15mm |
4)铜管必须使用切割刀切割。注意,切勿使用钢锯来切割铜管。
5)弯曲管道必须用专用弯管器操作,禁止用手直接弯曲。
6)铜管焊接前的清洁处理:焊接前用干布擦试(必要时沾少许酒精),保证焊接的铜管接头清洁光亮,不可有油污、涂料,氧化层等。
7)铜管焊接加热应均匀。必要时不允许用冷水或湿毛巾直接冷却刚焊接的接口,会使铜管变形或氧化物过多。
8)在焊接管道时应采用吹氮气的方式清除焊接时产生的氧化层。铜管焊接完毕后要清理表面氧化层。
9)如焊口旁边有易于烫坏的元件(针阀,阀门密封橡胶等)时,应进行降温处理。例如把阀门芯取下,或用湿毛巾把元件包好,边焊边加水降温,待元件表面温度回复常温后方可复位。
10)铜管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相同材质,尺寸的连接件,切勿采用管道对接方式来连接。
11)焊接后的铜管表面应保持平整美观,无缺口、裂缝、沙眼、气泡、气孔及泄漏等现象。
12)制冷剂管道除与机组连接接口外,中途一般不得有接口。特别是无法维修的地方。
13)焊接完成后许用保温材料把管道封好。
文章来源:精密空调http://www.jifang365.com
注:文章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只起到信息的传递,不是用于商业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